【古典音乐】马舒尔《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2005[FLAC+CUE/整轨]

caf88c273506a59b8fe43a5efef7d5e1_thumb.jpg

60c13f080efd2da08731dccd0b144fda_thumb.jpg
 
c3a0127ad496f34abb61a3c39fc9661d_thumb.jpg
专辑名称:Brahms - Symphonies No.2 & 3
演奏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
指挥:库特·马舒尔(Kurt Masu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交响乐
发行时间:
发行公司:Philips、环球音乐
唱片版本:澳大利亚版
唱片编号:476 2815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马舒尔指挥莱比锡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演奏勃拉姆斯《第二、三交响曲》。
 
==================
《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73,1877年夏天。此曲不再以表现悲剧性和英雄性为主,而是着力谱写一首纯朴感人的浪漫主义田园诗,有点像“日落时分的荷兰”风景画,或者说保持着古风的维也纳的诗意画页,整个作品沐浴在宁静、柔美、明朗的光辉之中,是一种欢乐的生活感受。
 
第一乐章是一个奏鸣曲式的快板乐章。整个乐章充满了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有人形象地喻其为美妙的“落日余辉”,由此可以想象音乐中灿烂又不失温和、明朗又不失抒情的情绪。
 
音乐从低音开始,由低音弦乐器柔弱地哼鸣,这只是个背景,旋律进行由四个音组成的动机不断反复而成,不一会,法国号和木管乐器在低音背景的基础上先后奏起了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很具幻想意味,它十分美丽,接近于慢圆舞曲的速度,风格上属于维也纳典雅的舞曲风格,可见勃拉姆斯对维也纳圆舞曲感受的根底,像这样用三拍子写成的第一乐章,在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交响曲创作中很难看到,因此,这个主题在奠定整个作品的田园诗特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作品的思想艺术形象的局限性。由于这个主题素材缺少戏剧性的紧张度,也不具有内在的冲突基础,不适合构筑起庞大的交响曲第一乐章,勃拉姆斯则在主题发展上作了很大的努力,涉及了多方面的可能性,甚至在旋律发展中包容了乐章开始时低音的背景因素:另一个原因是勃拉姆斯的大型交响乐第一和第四乐章常常比原来设想的要长,因为通过推敲加工,使形式在各方面都扩张了,这就使得乐章内的空间变大起来,需要人为地使这样大的空间里内容得到丰富,勃拉姆斯就采用了最复杂的、真正天才的对位写作法和最丰富的变奏手法,而他贯用的就是在低音背景的固定进行上配置另一个对位旋律,交响曲的第一主题的处埋就从这个对位旋律中去寻找乐思,这样创作出的音乐无疑是很具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第一乐章的思想情绪内容的紧张度,但缺乏浪漫主义那种新鲜感和灵感的直接性。
 
第二主题情绪忧郁,充满浪漫主义诗意,其温柔和瞑想的表达,俨然如舒伯特转世,音乐填补了第一主题所缺乏的情调内容。这个主题采用大提琴在上和中提琴在下的声部安排,两个旋律线条并行(音乐专业语统称和声式旋律),大提琴的热情和中提琴的忧郁合在一起,具有精致的色彩层次,又产生特别的色彩效果,就像是一段表现吉卜赛双人舞的场面的音乐。接着,出现了一段刚勇有力的穿插,不时还传出了狂暴的叫喊,如果说前面的“和声式旋律”具有女性特点的话,那么这段穿插则具有男性的特点。穿插过后,第二主题再次出现,不过,是在长笛的三连音背景上出现的,由于是在大调上,相对前面出现在小调时的情况而言,这时则有一种明朗、和谐的安全感。
 
展开部主要发展第一主题,但不是戏剧性的展开,主要因素在平稳的进行中被大量的重复,大有一种如歌的风貌。到了再现部一开始处,第一主题却不见了,几经发展,第一主题保留到整个乐章最精彩的一刻才出现,这时候,已到达尾声阶段,音乐速度已经减缓。尾声是从勃拉姆斯最为喜爱的法国号开始的,它在弦乐器组的衬托下,宛如富有诗意和特别动人的独白(很接近朗诵),最后几个小节几乎是深沉的安宁和寂静,一切又回归到大自然。
 
第二乐章,充分展示了勃拉姆斯卓越的复调思维才能,音乐表现了沉思、壮美的、严峻的情绪。第一主题由大提琴和大管的对位演奏开始:由于是两种不同乐器——弦乐和木管的结合,融合性到底比相同乐器结合时差些,但这样一来却加强了两个声部的对比,突出了各自的音乐形象,使总体音乐形象丰富多彩。接在这一主题之后,法国号、双簧管和长笛引进了一个由新动机构成的赋格段,也是复调手法!使用的都是木管音色(法国号虽为铜管乐器,但常常作为木管乐器使用),表现的是郁郁不欢的神态。第二主题以切分节奏的形式出现了,它与前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照,使音乐发展更具动力。第三主题出现时,上面声部由音符时值中庸的进行构成,下面声部则以流畅的十六分音运动,从而加强了第二乐章紧张的戏剧性激情,使音乐在具有动力的同时也颇具复杂性。
 
整个第二乐章属于柔板乐章,它是勃拉姆斯崇高的哲学抒情诗中最独特的篇章,大量的复调手法突出了哲理性,复调运用中的多个声部同时进行,也更好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多绪性,而这些又是建立在明朗而欢快的基调上,这些完全不亚于布鲁克纳交响曲中著名的慢板乐章,甚至在表现手法上比之更简炼、紧凑,是一部世间少有的杰作。
 
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写成,因其中穿插进两个乐段,因此又有点接近于回旋曲式。这个乐章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它十分骄媚优雅,那奇特的节奏很自然地使人想到舞蹈的形象,或者说维也纳慢速度的连德勒舞曲(阿尔卑斯山民间对舞,舞伴面对面,女伴双手搭在男伴肩上,男伴双手扶住女伴的腰,等等。)或圆舞曲。第一主题一开始就在双簧管上明晰地奏出,背景有大提琴拨弦节奏以及单簧管和大管和声进行。这是一支朴素、典雅而有点伤感的旋律:这个三拍子的第一主题,风格上再现了古老的维也纳魅力,它同作者的《C 大调小夜曲》中的小步舞曲也很相象。乐章的第一个“中段”,是从第一主题发展出来的,但在节拍上改变了,速度骤然加快,即使是音符的时值上也是由原来的四分音符变成了八分音符,还带有跳音,就像是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中那些小精灵翩翩起舞的形象。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中段,仍属于第一主题的范围,等到新闯入进来一个新的素材的时候,乐章才进入真正的中段,而此时节拍又有所变换了,可以听出它是典型的匈牙利吉卜赛的音调,我们甚至可从中看到欢呼雀跃的舞蹈场面。在音乐将近结束的时候,第一主题不断在大调和小调之间游弋,从而带来了明与暗、乐与悲的色彩。这个乐章,属于一种默默的欢乐,轻微的伤感与激奋的热情的结合,感情十分微妙。
 
第四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这是勃拉姆斯得意之作,它形象地再现了民间节日欢乐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一首充满坚毅力量和热情欢乐的终曲。在这个乐章里,勃拉姆斯集古典大师风采为一体,使音乐有海顿那样的活泼而有生气,也有莫扎特那样的温柔而多情善感,还有贝多芬那种刚勇而精力充沛的精神。
 
第一主题开始由弦乐器奏出,力度轻微而具有叙述性:主题具有内在的活力,特别在它以强力度重复出现的时候,巨大的鸣响显示出明朗、光辉的形象,就此奠定了整个乐章的欢乐气氛。从这个主题的音乐中,我们仿佛看到一座堂皇的大厦正在建立。
 
第二主题步调宽广,有点带有诉说性质,一拍一个四分音符而具有进行曲风格,音乐由较低的位置慢慢向上发展,表现出一种期望可以实现的满足感。这样的情绪,可能因为勃拉姆斯在写这部交响曲时正处于潇洒阶段的原故。
 
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作为主要展开素材,通过各个层次的对比、切分节奏强调出强有力的和弦、雄健的管乐台奏,音乐在急速中行进,贴切地表现出一个嘴焊的欢乐庆典,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间游乐场面,一个人山人海的狂欢节日场面。当音乐进行快到再现部时,一个静态的田园风光跳入我们的眼幕,音乐的这个插段像是故意给听众一个呼吸的机会。
 
随着欢声再起,音乐进入了再现部,并且在尾声中再次形成了一个新的顶点,到达了欢喜若狂的程度,使全曲在一片欢呼声中宣告结束,这也是给第二交响曲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也在听众的心中深深的植入了美妙的感受,一种永不忘怀井会随时升华的感受。
 
===================
《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作于1883年。此曲是在勃拉姆斯知天命之时诞生的,他那时“倚着威斯巴登的夏季,窗外可看到莱茵河与周围荡漾着黑森林的清新”。擅用木管,素描自己的矜持和细腻。第三交响曲,与第一和第四一样,总充满着“反省的怀疑”。纠缠的潜涌最终都自行寻取到光明的暖流。定音鼓轻轻在旁,潜涌捂住被暗礁划破的伤处若无其事向前奔去;高山在顶上。当尾声落入沉稳平和时,已是心灵澄澈,夕色透明。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自己,并且他的创作特点也随之展露出来:粗犷旋津;强有力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等。这部作品还有另一称谓,舒曼的妻子克拉拉称之为“森林的牧歌”。
 
第一乐章,活跃的快板,用奏鸣曲式写成。在这个乐章里,很具特色的是法国号柔和的独奏、管弦乐温暖的音响、宽广音程的和声以及勃拉姆斯自己特有的严谨情感,他们都是“皇冠”上的璀灿的珍珠。
 
第二乐章,行板,用A —B —A 的三部曲式写成,但采用有奏鸣曲的发展手法。这一乐章,主要体现一种宁静、安逸而庄严的情绪,在中间部分,一度出现一些微微可见的激情增涨和突然消退,这种情况接近于悲剧气氛里的想达到而暂时又没能达到的感觉,一种悲剧性的闪光总是在远处出现的感觉。
 
第三乐章,中速抒情的,速度较为自由,用三部曲式写成。这个乐章完全符合于古典的诙谐曲,只是勃拉姆斯在他的创作中往往有意识地规避贝多芬的三拍子诙谐曲所特有的那种炽热的幽默感,避免采用逸出常规的那种节奏、音色和力度。
 
第四乐章,戏剧性的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篇幅几乎是全曲的三分之一,音乐的紧张情绪达到了顶点,从而形成了整个交响曲的高潮,它生动地展示了暴风雨中的英雄性格。


专辑曲目:

01.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 1. Allegro non troppo    [0:14:52.00]
02.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 2. Adagio non troppo - L'istesso tempo, ma grazioso    [0:09:12.00]
03.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 3. Allegretto grazioso (Quasi andantino) - Presto, ma non assai - Tempo I    [0:05:26.00]
04. Symphony No.2 in D major Op.73 - 4. Allegro con spirito    [0:09:47.00]
05.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1. Allegro con brio - Un poco sostenuto - Tempo I    [0:13:18.00]
06.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2. Andante    [0:08:56.00]
07.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3. Poco Allgretto    [0:06:07.00]
08.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 4. Allegro    [0:09:00.00]
 

百度网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