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唱片】《雨果发烧碟(二)》1992[FLAC+CUE/整轨]

e76b4d4487b26822f0cebac336724e6d_thumb.jpg

e76b4d4487b26822f0cebac336724e6d_thumb.jpg
 
7aee42c08a3275fed794f1a4ba899264_thumb.jpg
【发烧唱片】《雨果发烧碟(二)》 1992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雨果发烧碟(二)
专辑风格:音响测试唱片
发行时间:1992
发行公司:雨果唱片
唱片版本:日本东芝版
唱片编号:HRP 762-2
 
 
专辑介绍:
这是雨果唱片发行的一张著名试音碟,包含了几乎全部的测试音箱的极有特色片断。如第12首《远去的孩子》,就是出自朱哲琴的《黄孩子
 
》;而《黄河颂》则是取材于《黄河大合唱》中叙事性最强的《黄河谣》和《黄河颂》两段,是整个《黄河协奏曲》中最有戏剧情节的一个
 
乐章,情绪变化丰富,其中钢琴时而欢快流畅时而激荡震撼,将柔美与阳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非常适合用来测试。而且这张专辑里还收录
 
著名的试音曲目《1812序曲》,这首曲子中有许多突然的大动态变化——炮声,用来测试低音再好不过了。
 
==================
《丰收锣鼓》是一首表现农村收获季节劳动场面的乐曲。音乐热烈欢快,既有表现劳动、节奏性强的音乐,也有抒发农民们喜获丰收心情的
 
歌唱,描绘了一幅田野丰收景象。该曲的打击乐部分不拘一格地吸收了十番锣鼓、舟山锣鼓乃至戏曲锣鼓的手法,使锣鼓语言有了新颖的韵
 
味。开始的几声大鼓动态较大,紧接着的乐队齐奏气势磅礴,大有破墙而出的感觉,中间的一段打击乐遥相呼应,有明显的位置感和纵深感
 
,因为这些打击乐器都被安排在最后排,若是感觉它们的位置跟二胡与阮混在一起,那么你的音响速度欠佳。
 
《姑苏行》取材于昆曲曲牌,是一首写景抒情,富有江南笛韵的代表作品,演奏以曲笛为主。宁静的引子,宛如一幅晨雾依稀、亭台楼阁隐
 
见的姑苏画面。抒情的行板,使人仿佛置身于幽曲明静、精巧秀丽的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漫步,情溢于外。尾段是慢板的主题
 
再现,令人留恋。
 
《丝路驼铃》是一首轮响悬殊、起伏大的中阮独奏曲,由新疆手鼓和碰铃伴奏。该曲用新疆地区的民歌素材创作而成,表现了在古丝绸之路
 
上行走的一旅骆驼队,驼铃声由远而近;小慈时,他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以解长途跋涉的沉闷与疲乏;振奋精神后又踏上征途,渐渐远去
 
 
《鸭子拌嘴》用小拔和水擦模拟鸭子的鸣叫,并伴随各种打击乐器的奏鸣,生动地刻划出鸭子拌嘴时的诙谐情趣,这首乐曲音色变化丰富,
 
对器材的中高频解析力和瞬态响应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器材的瞬态响应差,那么由小钹和水镲模拟的鸭子扑打翅膀的声音将变得模糊不
 
清;假如器材的解析力差,鸭子们“休战”后水镲和小钹轻轻的、一张一合的摩擦声就会蒙上一层纱甚至分辨不清。
 
《禅院钟声》是一首广东音乐,以椰胡(琴筒用椰壳制作)和洞箫为主演奏,曲调深沉委婉,旋律凄怨感人。此曲作于40年代,至今流行,
 
并常被填词歌唱。作者借以“禅院钟声”,表达在纷乱时世中一些遁世修佛市民的心声及与世无涉的超然冥想,同时宣泄一种压抑、哀愁、
 
愤怒的情绪。
 
《摘海棠》是一首四川清音。程永玲的演唱字正腔圆,甜美中略带嗲声,把“佳人”的娇憨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睡”,“声”、“
 
湿”等字带着四川人把“Sh”音发作“s”音的特点,听后感到妙趣横生。该曲可用于考察音箱的声象定位,如应感觉到竹鼓的位置应比乐
 
器高,而人声的位置又比竹鼓高。
 
《颂歌》是一首气势恢宏的合唱曲,其音色特点与《雨果发烧碟一》中的《“小刀会”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渔舟唱晚》原为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写成的古筝独奏曲,现以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的形式演出,除保留了浓郁的中国音乐色彩之外
 
又增添了妩媚和华丽感。它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旋律以五层音阶层层下落,不但风格
 
性强。而且优美动听。乐曲后半段小快板,表现出渔夫悠然自得、满载而归的情景,接着是夜幕低垂,充满了诗情画意。
 
《“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取材于《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谣》和《黄河怨》两段,是整个《“黄河”协奏曲》中最有叙事情节的一
 
个乐章。开始以中国竹笛奏出一段明快的引子,钢琴和乐队以流畅的民间风味旋律互相衬托,象征着人民平静的幸福生活,然后情绪突变,
 
钢琴奏出震撼性的和弦与伤感的旋律,交织着残暴的日寇铁蹄和人民哀愤的呼号,向人们哭诉那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在乐队的强奏之后,
 
钢琴奏出充满激愤的乐音,表达了化哀伤愤怒为力量的含意,预示着与终章的呼应,然后渐渐远去,并以哀伤的情绪重现乐章开首的民间风
 
味主题,渐弱结束。
 
《“1812序曲”选段》选自俄国著名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代表作《1812序曲》(其特点将在下一小节详述)。该曲中最为发烧友们称道的是
 
尾部欢庆胜利时宏亮的教堂钟声和炮声。雨果在录制此曲时没有对炮声作刻意的夸大,以自然、配合音乐为主,由电脑合成,炮声较有变化
 
,有的强劲,有的像远程炮击,低音较浓,有的较轻。雨果忠告:请以较安全的音量欣赏,勿乐极生悲。发烧友们发现,以大音量挨过这支
 
曲子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当动态凌厉的炮声响起时,整个乐队依然从容不迫,毫无声嘶力竭、捉襟见肘的感觉。
 
《远去的孩子》由何训田作曲,何训友作词,朱哲琴演唱。他们合作制作的音乐专辑《阿姐鼓》早已为发烧友们所推崇。朱哲琴投入的演唱
 
,配以感人的吉它、弦乐和合唱以及动感逼真的海浪声,使这首歌曲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界。此碟的末尾录有六段唐诗的男声朗诵效果,分
 
别用不同品牌的话筒进行录制,目的是使发烧友们借此了解话筒的基本录音特性。


专辑曲目:

01. 丰收锣鼓    [0:06:29.09]
02. 姑苏行    [0:04:31.17]
03. 对花    [0:01:51.82]
04. 丝路驼铃    [0:07:39.37]
05. 鸭子拌嘴    [0:03:59.13]
06. 禅院钟声    [0:03:55.06]
07. 摘海棠    [0:02:05.80]
08. 颂歌    [0:03:13.42]
09. 渔舟唱晚    [0:06:32.24]
10. “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0:07:26.22]
11. 1812序曲选段    [0:03:57.97]
12. 远去的孩子    [0:09:07.93]
13. 话筒应用效果 - AKG 422   [0:01:52.29]
14. 话筒应用效果 - Neumann SM-69i    [0:02:10.00]
15. 话筒应用效果 - VTL CR-3    [0:01:59.90]
16. 话筒应用效果 - AKG 460 comb    [0:02:13.46]
17. 话筒应用效果 - Neumann U-87    [0:02:03.42]
18. 话筒应用效果 - Neumann U-89    [0:01:56.17]

百度网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