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格里莫《肖邦、李斯特、舒曼作品》1987[FLAC+CUE/整轨]

7dcfb51ce39072b88a730d98acb8003c_thumb.jpg

4712050311b495dfa2a2e73fc56a81a8_thumb.jpg
 
5c6434233a2cdcd910bbbdee56bcacd9_thumb.jpg
专辑名称:Chopin Liszt Schumann
演奏家:海伦·格里莫(Helene Grimaud)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钢琴
录音时间:1987.8.23-25
发行公司:Nippon Columbia、Denon
唱片版本:日本天龙版
唱片编号:33CO-1786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钢琴家格里莫演奏肖邦、李斯特、舒曼的作品。格里莫的演奏,琴蕴丰饶、富有个性。她的指触流畅、灵健、清晰。音色明澈、醇朗、隽秀。
 
===================
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作品23,作于1831年-1835年间。此曲是一首富有民族精神气质的英雄颂歌,它诞生在华沙革命失败的年代。肖邦创作这首叙事曲的时候,正流亡在法国。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希望可以说是这首叙事曲的创作动机。肖邦在音乐中所表现的“英雄性”和“悲剧性”的内容,事实上成为鼓舞当时波兰民族斗争的精神力量。
 
此曲的结构是比较自由的奏鸣曲式,包括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五个部分。
 
引子由两句富于表现力的朗诵性曲调构成。第一句是缓慢而沉重的上行分解和弦;第二句是温柔而抒情的小幅度下行流动。两个乐句前后对比、遥相呼应,一方面把人们引向远古的回忆;另一方面又预示着全曲史诗性的音乐性质。它象是乐曲的开场白。 
 
呈示部包括三个主题:主部主题好象是引子的延续,继续把人们带向回忆。但它所包含的内容又不仅是客观的回忆,还蕴涵着深刻的内心活动,象是对英雄深沉、多思的性格的描写。 副部的音乐形象从容、平静,并且温柔亲切。与主部一样,在诗一般动人的音乐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内心感情。它仿佛是对英雄性格的另一方面——从容、稳静的描写。 在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之间,还插入了一个连接的部分。大幅度下行的旋律和切分音式的延长音,使这部分的音乐形象显得动荡不安,心焦如焚。它仿佛是在表现英雄对民族灾难耿耿于怀的内心。呈示部的三个主题勾画出一个英雄性格的轮廓,它们虽然在平静中徐徐伸展,但却孕育着一场巨大战争的悲剧因素。这场战争的悲剧在展开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部并不是描写性的段落,而是通过悲剧性和英雄性的音乐形象,概括了华伦洛德大无畏的精神气质。音乐中既没有刀光剑影的沙场描写,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战争场面;但它刚毅、豪迈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想象。从音乐的发展来看,展开都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简炼,它以主部主题为基础,通过不稳定的音的加强、音响力度的对比和密集的不协和和声,造成极其紧张的气氛。展开部的第二部分以副部主题为基础,但肖邦加以强大的力度和饱满的和声对它进行改造,完全抹去了原先温柔抒情的色彩,使它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这段音乐可以说是全曲的一个高潮,它象征着英雄和胜利。展开部的第三部分是一股急速的音流,它象是势不可挡的滚滚波涛。闪电般的律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低音,使音乐的戏剧紧张性不断上升。展开部的末尾,音乐一倾而泻,导人再现部。
 
按照一般的规律,再现部的音乐形象与呈示部比较接近,甚至完全相同。但肖邦对这首叙事曲的再现处理得异乎寻常。它并没有回复到呈示部平静的境界,而是继展开部的滚滚洪流向更深的地方延伸。正因为如此,对于再现部的结构布局,肖邦也没有循规蹈矩,他以副部再现开始代替了通常结构中的主——副顺序。整个再现部的音乐形象充满活力、振奋人心,象是对展开部中所展示的英雄形象的肯定。特别是进入尾声之前的两小节,可以说是全叙事曲最高的戏剧性的高潮。它热情如火,悲情交集,分明是灾难深重的波兰民族的呼声。
 
叙事曲的尾声可以说是全曲的画龙点睛之处,它概括了作品的精神实质。狂风暴雨般的激情,象征着在英雄精神鼓舞下掀起的民族风暴。音乐由迫不及待的推进发展为一倾而泻的冲击;最后在斩钉截铁的八度三连音中导向结束。
 
====================
李斯特《但丁读后感》幻想奏鸣曲被认为是西方音乐文献史上最为经典的传世之作。这部作品既包含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又具有丰富的音乐情感与深刻的文学内涵,对考验钢琴演奏者的全面音乐素养具有试金石般的作用。此曲是《旅游岁月》第二集中最后和规模最大的一首,以一个三全音的主题开始,这个音程被认为是“音乐中的魔鬼”。作品没有去表现但丁对的地狱之门的刻画,而更多的是表现诗人对这些受诅咒的灵魂们的祈祷,并让他们同他对话。李斯特运用钢琴的高超的技艺,完全可以比得上柏辽兹对于管弦乐队的运用:他用钢琴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音响。作曲家是从内心和心理上描绘的地狱的场景。《但丁奏鸣曲》纳入最佳音乐处理的佳作之列,其所表现的主题是浪漫主义时期最受人们喜爱的一个:自身灵魂被分离的痛苦,尤其是高贵的本性在理智的理想主义与不受约束的性欲之间的强烈冲突。
 
===================
舒曼《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作品11,作于1833-1835年。从这部钢琴奏鸣曲起,舒曼正式用规模很大的奏鸣曲式开始创作。在他写给克拉拉的一封信中对于这部奏鸣曲写着:“这是我对你唯一的心声”,同时是由“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献给克拉拉”的。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这两个名字,是舒曼在发表文章时代表积极性与消极性两个不同性格的笔名。
 
第一乐章,稍慢一点的慢板,序奏采用升f小调,3/4拍,灵活的快板;奏鸣曲式的主要部分用升f小调,2/4拍。相当长的序奏近似三部曲 式。之后出现与第一段旋律有关联的新旋律。第一主题将两个在性格上互成对比的动机,各放在右手和左手,把右手的主题做几次模仿性的重复之后,才强有力的奏 出左手的动机。接着以断奏奏主题,然后进入经过部。当这一主题的节奏正要慢慢消失的时候,以A大调出现沉重的第二主题。我们可以将第一主题看成弗罗列斯 坦,把第二主题视为约瑟比乌斯。乐章的展开部非常富于生气,同时也相当的长而大,首先是出现第一主题。除了这一动机节奏之外,也片段的暗示有序奏的第二部 分的动机。其次减低力度与速度,一面进行第一主题的对位,一面重复经过性的转调而返回于基调上面。直到速度增高至最急板之后,再度速度转慢而出现序奏开始 时的动机,随后到高潮结束展开部。再现部以第一主题的缩短再现开始,之后再现第二主题以及小结尾,乐章以第一主题的低音部动机平静地结束。
 
第二乐章,抒情曲,A大调,3/4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有像是由前一乐章承接过来的五度下行音程,这里有非常优美的旋律。中段转入F大调,出现如大提琴一样的旋律。
 
第三乐章,谐谑曲与间奏曲,最快板,升f小调,3/4拍。其结构为ABACA。主要主题是趣味十足的,这里所用的节奏,似乎是属于舒曼所 喜爱的类型。插段是将旋律放在内声部,由速度转快开始。在低音部里有酷似钟声一样断奏在流动。第二插段是将主题放在D大调,用慢板同时题有“间奏曲”的提 示。将这一段的节奏综合起来看,可以说是一段相当壮大的波兰舞曲。但是由于上声部的旋律中有故意处理的改变规则的强音,因此变得不但与波兰舞曲不同,同时 还带一点舒曼独特的味道。
 
第四乐章,庄严肃穆的稍快板,升f小调,3/4拍,回旋曲式。主部是以非常激烈的厚重的和弦强有力地奏出。第一插部是带有舒曼所喜爱的节奏,还有两种不同的性格。第二插部是和弦性的。乐曲的最后提高热情并强有力地结束。


专辑曲目:

01. Chopin /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02. Liszt / Apres une Lecture de Dante
03. Schumann / Piano Sonata in f sharp minor Op.11 - 1. Un poco Adagio - Allegro vivace
04. Schumann / Piano Sonata in f sharp minor Op.11 - 2. Aria
05. Schumann / Piano Sonata in f sharp minor Op.11 - 3. Scherzo e Intermezzo - Allegrissimo
06. Schumann / Piano Sonata in f sharp minor Op.11 - 4. Finale. Allegro un poco maestoso

百度网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