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费舍尔《李斯特-交响诗》1994[FLAC+CUE/整轨]

2e0ef9cba157caa8ce7d13f7e55da590.jpg

19545038200369766b712413ec12383d.jpg
【古典音乐】费舍尔《李斯特 - 交响诗》 1994 [FLAC+CUE/整轨]
 
专辑名称:Liszt - Poemes Symphoniques
演奏乐团: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Budapest Festival Orchestra)
指挥:伊万·费舍尔(Ivan Fischer)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管弦乐
发行时间:1994
发行公司:Harmonia Mundi
唱片版本:德国版
唱片编号:HMP 3903049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匈牙利指挥家伊万·费舍尔与布达佩斯节日管弦乐团合作,演奏李斯特的交响诗《玛捷帕》、《前奏曲》、《塔索,悲哀与光荣》、《第一梅菲斯托圆舞曲》。
 
=============
第六交响诗《玛捷帕》S.100,作于1851年。这是李斯特根据雨果的同名长诗《玛捷帕》而作。1821年,李斯特为钢琴演奏创作了四十八首练习曲,1837年他又将其中已出版的十二首练习曲(1826年出版)重新整理修改,计划写成二十四首华丽钢琴练习曲重新出版,但实际上只完成了十二首。1840年李斯特又将其中的第四首取出修订后冠名“玛捷帕”单独出版,并将其题献给雨果。这首钢琴曲《玛捷帕》在音乐内容的构思上与雨果及拜伦等其他作家所写的传说故事基本相符,只是在结构上稍有改变。1851年,李斯特开始将这首钢琴曲改编成交响诗,并在终曲中增写了新的哥萨克主题,这样,交响诗在篇幅上就比钢琴曲更大。交响诗《玛捷帕》最后完成的时间约在1854年春。同年四月,在为魏玛宫廷管弦乐团募集基金时,进行了首次演出。
 
玛捷帕是乌克兰的民族英雄,曾在波兰国王约翰·卡基米鲁的宫廷里当仆人,因与其贵妇人有接触,被贵族发现,贵族们将他衣服脱光,用一匹马拖向郊野外。后来,奄奄一息的玛捷帕幸遭解救。又当上了哥萨克士兵。由于他勇敢、办事认真,后来成为哥萨克的司令官。这个故事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英勇气概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李斯特自小就喜欢玛捷帕的英雄行为和坚毅性格,在这部交响诗中,他揭示了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普遍规律。
 
第一部分在有节制的小快板速度开始。在管弦乐器斩钉截铁奏出的强和弦后,弦乐器在小调上继续奏出突进的三连音音型,表现了玛捷帕被贵族缚在野马上任其日夜奔驰在荒野的情景,残酷的刑法使他疼痛难忍。不就,在这个音型的上面,出现了木管上行的动机,继而又加进了由大管和大提琴演奏的与之相冲突的可怕的下行动机,然后音乐逐渐增加力度,当达到顶点时,铜管以强烈的主题刻划出玛捷帕刚毅的性格。乐曲仍向激烈可怕的程度上发展,忽然其中又闪现出鲜明、反应玛捷帕性格的主题,人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尽管玛捷帕遭受着无限残忍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不一会,疾驰的突进渐渐慢下来,经过几个昼夜,人马都精疲力尽,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倒下了,木管奏出了非常柔和的旋律,然而其中夹杂着反映玛捷帕刚毅性格的主题,最后这个主题经过变形,静静地消失在定音鼓声中,第一部分结束。
 
第二部分以行板的速度开始。在弦乐和木管声部奏出了断断续续的半音化的短小旋律,这个旋律表现了饱受折磨的玛捷帕奄奄一息的形象,简短的第二部分结束。
 
第三部分在突然响起的小号的号角性音调中进入。这是哥萨克士兵的进军号,玛捷帕九死一生,得救了。在这部分中,描述了玛捷帕的复活与胜利。雄壮有力的玛捷帕主题第一次在D大调上完整地呈示出来,鲜明地刻画了玛捷帕的英雄性格。从这里也可看出李斯特在许多交响诗中所表现的“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苦难走向胜利”的思想。最后乐曲在激昂的高潮中结束。
 
=============
第三交响诗《前奏曲》S.97,作于1848年。此曲是李斯特的十三部交响诗中,最著名且流传最广的一部,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标题交响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844年,李斯特曾根据奥特朗的诗作《四元素》(狂风、海浪、星辰、大地)创作了四首男声合唱曲,于1848年他为这一组合唱曲写了管弦乐前奏曲,后来又将其改编成一部独立的交响诗,并且在作品扉页上引用了诗人拉马丁的一首诗,这是他的《诗与宗教的和谐》中的一节:“我们的一生,不就是由死神敲出头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之歌的一系列前奏吗?爱情是每一颗心最向往的曙光,暴风雨猛烈的冲击驱散了青春的幻想,它那致命的雷电毁灭了神圣的祭坛,可是,最初感到的愉悦与欢乐、不受到暴风雨的干扰的那种命运在哪里呢?有没有这样一颗遭受过残酷折磨的心灵,当暴风雨一过去,而它却不从田园生活的宁静中去寻找抚慰呢?然而,看来人们很少会长久安于昔日投入大自然怀抱时所获得的那种温柔与平静;一旦号角长鸣,他便急速奔向召唤着他的危险岗位,以便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充分发挥他的力量。”
 
拉马丁认为:“人的一生是死亡的一系列前奏”,对生活的态度是消极悲观的。李斯特并不赞成以死亡为最终归宿这一消极悲观的见解。与拉马丁诗集的观念截然不同,他在作品中表现了人们在暴风雨来临后勇敢顽强的精神,对未来美好的追求,经过挫折取得胜利,肯定了人的力量是伟大的,只要有热爱生活积极的心态就能有光明的前景,获得快乐的意义,进一步肯定了人的力量与人生价值的意义。这部作品描写了人的一生中所经历的以及在不同生活环境下所体会到的不同情感,也称为 “人生前奏曲”。李斯特根据要表现的内容灵活的对作品扩展分析,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流漏,形象的表现了人在经历幸福、挫折、快乐、打击后又重新树立信心,重获快乐的顽强精神。
 
全曲情感变化丰富,发展起伏跌宕,以C大调为主调,贯穿全曲的动机只是三个音:“C-B-E”,它可以是柔和甘美的,可以是铿锵有力的,也可以是紧张不安或壮丽如颂歌的。它的变形和成长,充分展示了李斯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这部单乐章作品的曲式结构是自由的奏鸣曲式,同时又是浓缩了四个乐章的交响乐——第一部分(呈示部)相当于快板的第一乐章,第二部分(展开部的前半段)相当于谐谑曲乐章,第三部分(展开部的后半段)相当于抒情的慢板乐章,第四部分(再现部)则是终曲的写法。
 
乐曲的引子由两个拨弦和音开始,在C大调上由柔和的弦乐奏出,好象是在发问:“人生的旅程将是如何呢?”这就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可以清楚地看到引子来源于主题,好象是在描写伟大而自豪的人类形象:人生是庄严、坚毅、伟大而又不平静的。副部主题那丰满而又轻快的圆舞曲式旋律,是用来描写爱情的。这一主题温柔而真挚,代表着“每一个生命的曙光”。这是春天的信息,是人生美好的愿望和情思的真诚吐露。发展部描写的是“生命的风暴”。生命之舟迎着狂风暴雨驶向光明的彼岸,暴风雨越来越大,人类的生命之舟顽强地与之搏斗。暴风雨终于逐渐平息下来,双簧管温柔地奏出平和的旋律,好象是在回忆爱情。最后是主部主题再现,音乐雄伟、壮丽、辉煌,好像是以极大的信心和热情来迎接着未来。李斯特在这部作品里,将奏鸣曲和变奏曲式结构相结合,揭示出他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乐观主义的歌颂。
 
=============
第二交响诗《塔索,悲哀与光荣》S.96,作于1849年。这部交响诗取意于拜伦的诗篇《塔索的哀诉》,用作歌德戏剧《托夸多·塔索》的序曲。其主题音乐素材是一首威尼斯船歌,是李斯特于1837年漫游威尼斯时所听贡多拉船夫哼唱的诗歌《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的开头。
李斯特所写序言为:“这位失意诗人的坎坷命运,分别被前一世纪的德国和英国两大诗人歌德,拜伦撰写成诗。歌德所看到的,是塔索生涯中光彩灿烂的一面;而拜伦则以为诗人受到艰难苦恨所扰,因而丧失了高阶级和高贵出身所占的优势。1849年当我们受托为歌德的戏剧作序曲时,无可否认的,拜伦那种藉咒文呼出伟大诗人亡灵的虔敬同情心,对我们处理这个问题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过,拜伦虽然为我们叙述了塔索在监牢里的呻吟,但他在《哀诉》中如此崇高而雄辩的表达出深切的痛苦时,却没有涉及已经期待着这位《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富于骑士气概的塔索的胜利。这胜利来的为时虽晚,却非常公正。我们想甚至连作品的标题都应该指明这一点,我们想竭力系统阐述这位生前遭受不幸而死后他的光彩却使他的仇人颤抖的天才的这种鲜明的对照。塔索在费拉拉宫廷恋爱和受苦;他在罗马得以雪耻;他的光荣一直为威尼斯民歌所传颂。这三点同他那不朽的荣名是密不可分的。如果用音乐来表现这些,我们首先要乞灵于这位英雄的伟大亡魂,好像他至今仍出没于威尼斯海域似的;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塔索在写出他的杰作的费拉拉宫廷中出席节宴时那副傲然和忧伤的形貌;最后,我们在跟踪到罗马这座不朽的城市,即为塔索戴上光荣桂冠并尊他为殉道者和诗人的城市去。”
 
塔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一生比较悲惨,开始他很有名,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就展示他诗人的才气,后来精神不正常,过度的精神压力,导致了他精神的失调,被囚禁,再加上他爱情的失败,又遭到各种迫害,以至于最后成为一个流浪者,命运很悲惨,虽然很有才气,但很悲惨。最后当人们真正认识到他在艺术上的价值以后,罗马的教皇要封他为爵士,这么一种头衔时,可惜他在接受这个头衔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他的命运是很悲惨的。李斯特以塔索作为交响诗的主人公,体现了一种李斯特对人生的看法。
 
《塔索》全曲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生前的悲哀”和“死后的光荣”。乐曲采用了主题以及变奏形式。通过采用单一的主题形式来刻画这位伟大的意大利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一部分“悲哀”Lamento ,采用c小调,慢板,主题旋律哀婉悠长而庄严肃穆。李斯特自己说:“这个主题是凄凉的,呆滞中含有呻吟之声。”它既表达了后人对塔索的悼念之情,又仿佛是塔索在诉说着心中的无限事,对生活抱有无限怨恨和凄然的绝望。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主题旋律同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首及第六首主题有相似之处。接着主题开始变奏,时而是一首明朗欢乐的夜曲,象征着塔索那无望而不幸的短暂爱情,时而又在欢乐的旋律中夹杂着一缕忧伤暗淡的情调。时而又似一首雄壮坚定的进行曲,仿佛是对青年时代就扬名于世的塔索的歌颂与赞扬。音乐稍加变化便发展到高潮,仿佛是表现塔索收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场景,第一部分的第一段到此结束。忽然音乐又进入了一个奇妙的境界。主导主题由四拍子变为三拍子。接踵而来的却是节日的舞蹈场面,旋律美妙,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富于魅力。在这宫廷舞会的宏大场面中,塔索主题时隐时现,仿佛告诉人们塔索也来参加舞会了,他神情高傲而悲哀,仿佛预感到将有不幸之事要发生。这是,乐曲开始时的主导主题又出现了,仿佛是提醒人们注意诗人悲剧性的命运和坎坷的一生。至此,完成了音乐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光荣”Trionfo ,转入C大调,精神抖擞的快板,表现了塔索在罗马受到的荣耀,凯旋时刻来临了。音乐一开始便用铜管乐器的号召性和弦与弦乐器的光辉的齐奏乐句,预示即将出现的是胜利的欢乐场面,李斯特在这里虽然还是采用了那首忧郁的主导主题,但配器和速度的改变使它具有欢乐的气氛。“悲哀”再见吧,“光荣”正向你走来!乐队以其壮观的音响,表示人们为这位伟大诗人塔索戴上光荣的桂冠,庆贺正义这一崇高思想的伟大胜利。全曲在欣喜若狂的凯旋欢呼声中结束。
 


专辑曲目:

01. Mazeppa, d'apres Victor Hugo No.6 S.100
02. Les Preludes, d'apres Alphonse de Lamartine No.3 S.97
03. Tasso - Lamento e Trionfo, d'apres George Gordon Byron No.2 S.96
04. Mephisto Waltz I - Zwei Episoden aus Lenaus Faust No.2 S.110

百度网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