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罗斯特洛波维奇《舒伯特、舒曼、德彪西作品》1987[FLAC+CUE/整轨]

783d3a9c841ef4ee8b95b817e5ce04c0.jpg

52f03650c8688354758428f3c612fc1d.jpg
f7b127fae3416ad33641530c027606ff.jpg
01. Schubert /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D.821 - 1. Allegro moderato
02. Schubert /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D.821 - 2. Adagio
03. Schubert / Sonata for Arpeggione and Piano D.821 - 3. Allegretto
04. Schumann / Funf Stucke im Volkston Op.102 - 1. Mit Humor
05. Schumann / Funf Stucke im Volkston Op.102 - 2. Langsam
06. Schumann / Funf Stucke im Volkston Op.102 - 3. Nicht schnell
07. Schumann / Funf Stucke im Volkston Op.102 - 4. Nicht zu rasch
08. Schumann / Funf Stucke im Volkston Op.102 - 5. Stark und markiert
09. Debussy /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 1. Prologue
10. Debussy /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 2. Serenade
11. Debussy /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 3. Finale


专辑曲目:

专辑名称:Schubert Schumann Debussy
演唱歌手:Mstislav Rostropovich(大提琴)、Benjamin Britten(钢琴)
专辑风格:古典音乐、大提琴
录音时间:1968.7(斯内普)、1961.7(伦敦)
发行公司:Decca
唱片版本:西德版
唱片编号:417 833-2
 
 
专辑介绍:
这张专辑是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与钢琴家布里顿合作,演奏舒伯特、舒曼、德彪西的作品。专辑中的舒伯特《阿佩乔尼奏鸣曲》被誉为此曲的最佳版本。舒伯特这部独特作品原是为六根弦的阿佩乔尼琴所作,罗斯特洛波维奇改以四根弦的大提琴演奏,技巧却丝毫不见滞涩,功力深厚。布里顿虽以作曲家闻名于世,但其钢琴演奏同样出色,体现了互为衬托的效果。两位大师的配合天衣无缝、相得益彰。
 
============
舒伯特《a小调吉他形大提琴奏鸣曲》D.821,作于1824年,又译《阿佩乔尼奏鸣曲》。舒伯特就是特别为吉他形大提琴和钢琴共鸣而写的,也是唯一一部为这件乐器而作品。若无此曲,这一乐器可能已被世人遗忘。舒伯特的这一奏鸣曲今日演奏家们大多用大提琴演奏。虽然六根弦的Arpeggione换成了四弦的大提琴,但大提琴的演奏手法基本上可以保证演奏者能把原作六弦琴的音色表现出来。而且时至今日,舒伯特的这部奏鸣曲也成为大提琴演奏曲目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令人感到愉悦又热情奔放的a小调第一主题,与欢快如涓涓细流的C大调第二主题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在接下来的奏鸣曲形式的乐旨较为简单,但其富有想象力的特质依稀可辩认出自于舒伯特的灵感,以F大调优美的钢琴在轻触中开始发展到与吉他形大提琴的拨弦交相辉映。大调与小调间的对比,以及左手弹奏的十六分音符中,主旋律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乐章,E大调,柔板。如同一首没有词的歌曲,在极为纯朴自然的变化无常的伴奏中呈现,然而却增强了舒伯特在转调时所作出的富有想象力的冒险,在更为神秘浪漫的第二部分尤为明显。
 
第三乐章,小快板,是一个如炫技般的独特设计的回旋曲。曲调优美迷人,反复出现的主旋律如艳阳高照,其光芒四射的格调是无法被那段突如其来的小调禀性所遮掩的。
 
============
舒曼《五首民歌式乐曲》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作品102,作于1849年。此曲有着不同的浪漫冲动,抒情,民谣风格。它的技术难点在于丰富并意味深长的内在,而并非单纯的炫技。也许,舒曼是为了刻意区别于当时很有影响的精湛炫技。第一首 《Mit Humor》,带有趣味、幽默的快速轮舞舞蹈;第二首《Langsam》,温柔的催眠曲,具有宽广、流畅的旋律;第三首《Nicht schnell,mit viel Ton zu spielen》,民歌曲调高亢流畅;第四首《Nicht zu rasch》,略似进行曲;第五首《Stark und markiert》,精力充沛,勇敢、有节奏的。
 
============
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作于1915年。这是他与身体的病魔和精神的苦恼斗争中,完成的独特而新颖的奏鸣曲,此曲燃烧着巨人般强烈的求生意志与澎湃的热忱,表现出独特的奋斗精神。有人说这部作品受到舒曼的直接影响,但在此曲中所欲表现的灵性则是更加直接地流露,具有简洁纯净的美感,与鲜明的色彩对比。此曲使两个世纪以来,彷徨停滞的法国器乐传统以新的姿态与生命复活起来,同时它也成为二十世纪大提琴文献中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第一乐章,序曲,慢板,d小调,自由的奏鸣曲式。这个乐章有一组对比性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个男性化主题。在一开始以强奏奏出,大提琴紧接以近似宣叙调展开之后,速度放慢。第二个女性化主题出现,这个主题像日本民族的旋律,生动而有表情,钢琴伴奏以半音和四六和弦模进为主,主题重复,呈示部结束。在16小节进入中段的展开部分,多利亚调式与旋律小调交替进行,使人感觉明暗交替,而后大提琴又成为固定不变的伴奏一直向后延伸,由钢琴来给予不同的色彩,将乐曲推向高潮,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高亢激昂,在第二句时将速度放慢一倍,逐渐向回收,连接部以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作为过渡,第二个女性化主题平静地奏出,将整个乐章在安静中结束。
 
第二乐章,夜曲,精神焕发的中板,幻想曲风格。虽标明为小夜曲,但却有异于甜言蜜语的情趣。乐章中速度变化频繁,各种音型时现时失,造成不稳定情绪和紧张感,大提以低音拨奏开始,两小节的引子后入主题,象征着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紧接是一阵轻蔑的调侃,这像是他性格中的一部分,拨奏主题重复出现,稍加变化,速度加快的连接部之后,拉奏出高潮段,节奏自由,伸缩性强,并有特殊音效笛音的运用,突出了迷茫的情绪,最后为主题的变化再现。
 
第三乐章,终曲,生气蓬勃的中速,d小调,回旋曲式。主题很有激情,具有东方气质,是以a为主音的多利亚调式,有舞蹈般跳动的节奏,闪耀着精灵般的光彩,两个插部的形象,一个是如歌的旋律,带有幻奇色彩,另一个是进入了A大调,快速的跳弓把乐曲推向高潮直至最后的柔板旋律,与第一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前呼后应,轮回出现结束全曲。

百度网盘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